2017年12月14日 星期四

不要玩心眼



作者:菩提樹

常言道:人不犯我,我不犯人。按常理,若好言善語,對方就會彬彬有禮;若惡語相向,就勿望他人會對你客客氣氣!因此,自己的態度,決定了別人對待自己的態度。但是,有時一句幽默的快語,卻會無意地刺中他人的痛處,惹來一頓辱罵;有時一個引人開心的逗笑動作,卻會被人恥笑為低級趣味;有時一個利益他人的建議,卻會被唯利主義者批評為毫無建樹;有時全心全意去幫助他人,卻被認為不是盡全力而遭受無情的批評;有時當別人捧著你的時候,你就成為他心目中的水晶杯子,但當人家將手一鬆或者輕蔑地將你摔開,你就即成玻璃碎片,不值分文。

人生總是這樣,把他人對自己的好,當成了理所當然;把他人對你的愛,當成了理當應份;需知人家可以慣著你,照樣也可以對你棄之如敝屣!為何會出現如此難以理解的反差?對於自己無端被人議論、批判、譏笑、羞恥,或者背後被人無中生有顛倒是非,甚至對自己說一套做一套,當中就是有因緣果報的關係。

因果是不變的,善因善果,惡因惡果,這是宇宙不變的規律,對於前生或之前造下種種惡業而果報未顯的,唯有以「緣」去轉化,就是多種善因,不求回報,依佛陀的教導,五戒十善,六度萬行,如法行善積德,並懺悔前業,將功德迴向給冤親債主,化解冤結,致重業轉化成輕報;同時,多行善舉,促使善果早熟,惡果遠離,趁此時機,學佛修行,精進證得成就,此時還果償報,就輕而易舉了。

至於果報現前,受到的種種議論、批判、譏笑、羞恥、傷害,我會緊記佛陀的教導,以慈悲喜捨四無量心去對治,當瞋恨心生起時,立即撫心自問,自己是否慈心不足、悲心不够,喜心不顯、捨心不現,致使未能包容,唯有先行放下,勿再生起瞋恨心;再而因知自己的不足,我會精進修行,慈悲喜捨按次第而修,由生起次第到圓滿次第,再達至生圓不二次第,此時菩提心就悠然生起,利益衆生就成為順其自然的事了。

至於待人處事,不要與人玩心眼,不要與人耍手段,不要事事計較,更不要因為他人老實而去欺負他,不要因為他人信任自己而去欺騙他,不要因為他人愛自己而去玩弄他,不要因為他人願意幫自己而過份地利用他,是要安分守己,與人和睦相處,多結善緣,勿再作新殃,這樣就能做到生活佛法化去利益眾生了。正所謂:「不要玩心眼,隨緣消舊業,更莫造新殃!



# # # #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