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:菩提樹
* * * 以下只是個人對佛經的理解,表達出個人想法,一切法義定必以佛陀開示作準 * * *
若能修「十種法」,則能遠離「八難」。行人修行時,雖然如法修行,但仍得不到受用,皆因行人之貪瞋癡的妄執而生種種障礙,故此藕益大師提醒修行人以「十不求」來排除障礙。「十不求」為:
一者不求身無病 : 身無病痛則貪欲生,貪欲生則會破戒退道,明瞭一切事物皆性空,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,故不為病魔所惱,因此病苦是對治貪欲的良藥。
二者不求事無難 : 若待人處世無難事則生貢高我慢之心,目空一切,驕傲心起,會藐視真理,難證聖境,因此遭遇困難是磨練心智的。
三者不求心無障 : 心無障礙則易自狂,抱著逾越之心,易生急燥求進,以為一學即懂,求什麼得什麼,難以一門深入。若理解障礙是虛妄的,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,遇到障礙則能穩步求進,不因急進而誤事,自在面對。
四者不求不招魔 : 修行無魔難,則未證而自以為證悟了,就會漸退精進願心。明瞭魔難是虛妄的,不為魔難所惱亂,魔難是來鍛煉道心的。
五者不求事易成 : 辦事易成,就會妄自尊大,則失於勤奮。若辦事難成,能隨緣而精進,心常住於安樂。明白證道是知易行難要常精進。
六者不求利於我 : 事事希望自己得益,則生貪欲執著之心。果報是要靠自己努力勤奮耕耘而得來的,而並非因貪而得來的。
七者不求人順適 : 待人處事要他人順從自己,就易生夜郎自大之心,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是正確的,不能反省。若遇到不如意時,不是要他人順從自己,要檢查自己,才能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舉止。
八者不求得回報 : 施恩求報,為求得到讚揚,為求得到某種利益,是貪著名利。應切實地佈施,捨棄沽名釣譽之心。
九者不求沾分利 : 見有利可圖而想沾分,就會產生貪財妄念,就會毀掉自己苦修的德行。富貴是由佈施行善而來的,何需強求。
十者不求申屈冤 : 當被誤解而受到抑制之時,申辯每每加深怨憎。當受抑之後,不生怨恨,而是以忍辱精進力來度,這就是修行。
二者不求事無難 : 若待人處世無難事則生貢高我慢之心,目空一切,驕傲心起,會藐視真理,難證聖境,因此遭遇困難是磨練心智的。
三者不求心無障 : 心無障礙則易自狂,抱著逾越之心,易生急燥求進,以為一學即懂,求什麼得什麼,難以一門深入。若理解障礙是虛妄的,是由因緣業力牽引而來的,遇到障礙則能穩步求進,不因急進而誤事,自在面對。
四者不求不招魔 : 修行無魔難,則未證而自以為證悟了,就會漸退精進願心。明瞭魔難是虛妄的,不為魔難所惱亂,魔難是來鍛煉道心的。
五者不求事易成 : 辦事易成,就會妄自尊大,則失於勤奮。若辦事難成,能隨緣而精進,心常住於安樂。明白證道是知易行難要常精進。
六者不求利於我 : 事事希望自己得益,則生貪欲執著之心。果報是要靠自己努力勤奮耕耘而得來的,而並非因貪而得來的。
七者不求人順適 : 待人處事要他人順從自己,就易生夜郎自大之心,會覺得自己什麼都是正確的,不能反省。若遇到不如意時,不是要他人順從自己,要檢查自己,才能修正自己的思想言行舉止。
八者不求得回報 : 施恩求報,為求得到讚揚,為求得到某種利益,是貪著名利。應切實地佈施,捨棄沽名釣譽之心。
九者不求沾分利 : 見有利可圖而想沾分,就會產生貪財妄念,就會毀掉自己苦修的德行。富貴是由佈施行善而來的,何需強求。
十者不求申屈冤 : 當被誤解而受到抑制之時,申辯每每加深怨憎。當受抑之後,不生怨恨,而是以忍辱精進力來度,這就是修行。
故此修行人應學習菩薩修之「十種法亅,並以「十不求」排除修行所生的障礙,而不忘失菩提心,自能遠離「八難」,得以見聞如來正法。
更多佛學資訊 : 福慧行
佛心微语 -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