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7月27日 星期五

梵志的朝聖之旅

梵志的朝聖之旅_南无第三世多杰羌佛_义云高大师_阿弥陀佛_观世音菩萨_释迦牟尼佛_佛心微语


筆者:編輯組  資料來源:明倫月刊351期(出自《五無反復經》)

從前,在羅閱祇國中,有一梵志,素來勤勉好學。一日,他聽友人們這麼說道:「要說起民風淳樸,孝順父母,友愛兄弟,樂善好施,精勤修道,又能供養三寶的,就屬舍衛國了。」

「舍衛國真是修道的好地方,豈可不親自參訪呢?」梵志一聞欣喜不已,備好行李,便向心中的聖地,跨大步伐。

無畏艱辛的旅程,愈來愈靠近舍衛城,梵志的心也愈來愈激動,他渴望的聖人之都即將向他揭開面紗。

他遠遠的瞧見一對父子正在種田,映在梵志心中的是一幅父子和樂融融的共耕圖。不料,年輕的兒子竟然無預警的倒臥在地。驚得梵志趕緊向前,只見一條毒蛇滿口鮮血,吐著蛇信,遊向草叢裏。

「伯父,您的兒子被毒蛇咬死了啊!您怎麼還像沒事人一樣,快別再種田了,快!快!……」梵志急得慌了。卻只見老農夫依然故我的拔草施肥。

「伯父,這倒下的年輕人,不是您的兒子吧?」梵志開始懷疑他的天倫圖像。

「是啊!是我的兒子。」

「那您還能悠哉悠哉的拔草?您不難過嗎?」梵志狐疑不已。

「人,有生則有死,就好像萬事萬物一樣,有成有敗。哭泣、憂愁、難過、悲傷,哪一樣能改變這樣的事實呢?咦!你從外地來的吧?進城後,麻煩告訴我的家人,兒子死了,請他們只要送一個人的午飯來就好了。」

「是的,我是從羅閱祇國,千里迢迢來這兒。聽人說舍衛國是一個父慈子孝、人人修道的地方。可是這個人死了兒子,不想兒子,淨只想著飯食……」梵志喃喃自語,旅途的疲累一下子都湧了上來。

梵志來到舍衛城,趕緊找到農夫的家,見到了老農夫的太太。

「大嬸,您的兒子死在城外農田裏,好可憐的樣子,您趕快去看看!您的先生竟然無動於衷,還鎮定的說別再準備二個人的伙食,這是什麼話啊?」

「哦!我兒死了。那他的飯食就不用準備了。」梵志死盯著大嬸的臉,就是沒有流下一滴他期盼中的眼淚。大嬸看梵志疑惑的樣子,淡淡的對他說:

人生於世,就好像遠行客一般。來,沒有人可以阻止,去,也沒有人可以挽留,他人如是,我兒如是。一個人來,也是一個人獨自離去。我們怎能干預?我兒只是按著他的業力而行。」

梵志搖搖頭,轉而向亡者的姐姐報憂,不料,這姐姐也是平平淡淡的跟他說:「這正是人生無常。」

梵志難以置信,再轉向亡者的太太,不待梵志開口,這太太竟同樣的對梵志說起無常的比喻來。

「我千里迢迢而來,竟然只是來到一個沒有愛,沒有關懷,冷酷無情的國家啊!我千辛萬苦是為了什麼啊?」

梵志的朝聖夢,頓時破碎了。

「請問,佛在哪兒說法?」梵志懷著最後的一點夢想,向路人尋問。

「就在前方祇樹給孤獨園。」

梵志來到佛所,向佛頂禮後,安安靜靜的坐在一旁,憂愁滿面。佛知道梵志這一路的遭遇,便慈悲的問梵志:

「為什麼看起來悶悶不樂呢? 」

「我千里而來,想要一圓求道的夢,卻落空了!」梵志悵然若失的樣子。

「什麼樣的夢?」佛問梵志。梵志將人人稱道舍衛是有道之國的傳聞,以及遇到無愛之家的經歷向佛一五一十的稟告。

佛聽了之後,正色向梵志說:

「梵志!你誤會了,你所謂的無愛之家,正是最懂得道的人家啊!」

「咦?怎麼說?」梵志如陷迷霧,露出懷疑的表情。

「這一家人,正是知道之人,知人生無常,憂愁無益。相較世俗之人,不知人生無常,一值無常到來,往往懊惱啼哭,不能自已。你聽我說個譬喻。」

梵志似懂非懂的點點頭,似乎明白佛陀將為他打開迷團的曙光。

「好比說一個人得了嚴重的熱病,喪失知覺,口說妄語。一旦服用良醫所開的良藥,不僅熱病除了,也不會再妄言妄語了。一般世俗之人,遭逢無常,只是憂愁哭泣,就好像得了熱病不能自救,如果正視無常,知道這是人生事物運行的法則,就不會再憂愁了,就好像熱病解除一樣。這一家人不正是知道之人嗎?」

梵志聽完佛陀對無常的比喻與開示,恍然大悟,向佛發露懺悔說:「過往的我,真是愚昧,不知道無常大義。今幸聞佛陀的開示,如同在暗昧不知方向的旅程中,驟見光明。」於是,梵志在受五戒後,頂禮佛足而去。繼續他在舍衛國中的朝聖之旅。

世俗中,以為親人亡故後,不哭不足以稱孝,尤有甚者,重金請哭孝女為陣頭,嗩吶樂團響徹雲霄之際,亡者的魂魄可安息?有幸得聞佛法,方才知道人生三際來去的奧祕,更因得修學如來正法,方才知道苦澀的淚水並非孝行,精進學佛修行才是出三界苦輪的無上藥方啊!




# # # #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