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8年12月29日 星期六

離欲解脫的大丈夫

離欲解脫的大丈夫_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_義雲高大師_阿彌陀佛_觀世音菩薩_釋迦牟尼佛_佛心微語

轉載:佛典故事(中台世界)

典故摘自:《雜阿含經.卷第二十四(六一四)》

佛陀在古印度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,有一天,一位比丘來到佛陀的住止之處,恭敬地頂禮佛足後,退坐一旁,然後向佛請法:「世尊!常聽聞佛說『大丈夫』。請問世尊,什麼樣的修持足以稱為大丈夫,又如何不能稱做大丈夫呢?」

佛陀告訴比丘:「太好了!你能問如來『大丈夫』的真義。請仔細聽!並且用心思惟我所說的道理。」

「如果比丘集中心念專注修習身念處觀——觀身不淨,當他修習身念處觀後,內心仍然離不開種種欲望,不能從中得到解脫、盡除一切有漏煩惱,這種修行人就不能稱其為大丈夫。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欲念纏缚,不得解脫。再者,如果比丘修習受念處觀——觀受是苦、心念處觀——觀心無常、法念處觀——觀法無我,可是內心仍然離不開種種的欲求、想望,不能得解脫、盡除一切有漏煩惱,這種修行人也不能稱其為大丈夫,為什麼呢?因為心被種種欲念纏缚,不得解脫自在。」

「如果比丘專注一心修習身念處觀,心因此能夠遠離種種欲望而得到解脫,並盡除一切有漏煩惱,我說這種修行人,足以稱之為大丈夫。為什麼呢?因為他的心已經得到解脫自在。相同的道理,如果修行人修習受念處觀——觀受是苦、心念處觀——觀心無常、法念處觀——觀法無我,當他依身、受、心、法四念處專注修持、落實觀行,使心遠離貪愛、欲染,並從中得到解脫、盡除一切有漏煩惱,這種修行人足以稱之為大丈夫。為什麼呢?因為他的心已經解脫煩惱纏縛,得到自在。所以,這就是大丈夫與非大丈夫的區別。」

佛陀開示後,在座的比丘們聞佛所說,皆法喜充滿,頂禮佛足,退而離去。

省思:

《大般涅槃經》中佛告阿難:「如汝所問,佛涅槃後,依何住者?……阿難!一切行者,應當依此四念處住。」行者對於外在境界及自身,當以「觀身不淨、觀受是苦、觀心無常、觀法無我」四念處,在行住坐臥中精勤思惟,觸物即照,以正智、正念調伏世間上的貪著、憂惱,進而從有念達到無念,心始終安住在覺性上,日久功深,定能漏盡無明煩惱,成為真正離欲解脫的大丈夫。





# # # #

2018年12月28日 星期五

解縛之要

解縛之要_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_義雲高大師_阿彌陀佛_觀世音菩薩_釋迦牟尼佛_佛心微語

轉載:佛典故事(中台世界)
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.卷第二十六.等見品第三十四(八)》

過去佛陀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弘化時,向比丘們開示:「過去,諸天曾與阿修羅戰,釋提桓因告訴忉利天的天子說:『各位與阿修羅戰鬥,如果最後阿修羅戰敗,我們得勝,你們就將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的兩手、兩足及頸五處綁縛起來,捉到這裡來。』此時,毘摩質多羅阿修羅王,也告訴所有阿修羅說:『今日我們與忉利天戰鬥,假使獲得勝利,便將釋提桓因綁縛捉到這裡來。』」


# # # #

2018年12月13日 星期四

憶念三寶離怖畏

憶念三寶離怖畏_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_義雲高大師_阿彌陀佛_觀世音菩薩_釋迦牟尼佛_佛心微語

轉載:佛典故事(中台世界)
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.卷第十四.高幢品第二十四(一)》

佛陀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法度眾時,有一天為比丘們開示:「過去,帝釋天王釋提桓因,告知居住在三十三天的天界子民:『當你們赴戰場中,如果心生恐怖畏懼,記得


# # # #

2018年12月8日 星期六

從苦中解脫

從苦中解脫_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_義雲高大師_阿彌陀佛_觀世音菩薩_釋迦牟尼佛_佛心微語

轉載:佛典故事(中台世界)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.卷第二十六.等見品第三十四(一)》

往昔,舍利弗尊者與五百位大比丘僧住在舍衛城祇樹給孤獨園。

有一天,眾多比丘到舍利弗尊者的住處,相互問訊後坐在一旁。眾比丘向舍利弗尊者詢問:「持戒成就的比丘應當思惟什麼佛法?」



# # # #

2018年12月7日 星期五

遠離世間冀求


轉載:佛典故事(中台世界)
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.卷第十二.三供養品第二十二(八)》

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的祇樹給孤獨園弘化之時,一天,對比丘們開示:「有三種法甚可愛敬,為世間人所貪求。是哪三種呢?


# # # #

2018年12月2日 星期日

四事供養助道緣

四事供養助道緣_南無第三世多杰羌佛_義雲高大師_阿彌陀佛_觀世音菩薩_釋迦牟尼佛_佛心微語

轉載:佛典故事(中台世界)
典故摘自:《增壹阿含經.卷第二十一.苦樂品第二十九(八)》

有一天,釋迦牟尼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向比丘們開示:「有四種因緣會使大眾心生貪愛。是哪四種呢?比丘因為居士供養衣服而起愛著;由於乞食得佳餚而起愛著;由於床座、臥具而起愛著;由於居士所供養的醫藥而起愛著。因此,比丘們!有此四種因緣,令心有所貪染。


# # # #