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者 : 阿喜
「佛説無為最,忍辱最為高」……這是很多佛弟子都知道的基本道理。主要是對治瞋恨心,斷我執,增長對眾生的大悲菩提心。但是對初學佛,天生脾氣大,愛面子或我執重的弟子來說.....是説得容易,行持很難。
最近亞喜和一位多年沒有見面的舊同事聚餐。在交談中,他很驚訝因感受到我的性恪變了很多……變得隨和,有耐心和不執著。我便和他分享了我學佛的體會。古人説:江山易改,品性難移。亦有人説:三歲定八十,對嗎?正確,性恪是真的很難改。但是指「難改」,並不是指「不能改」,重點是用甚麽方法去改。
多年前,亞喜在福慧行恭聞 H.H.第三世多杰羌佛的法音,仁波且宣示了四種觀修方法......是幫助修心,減少妄念,瞋恨,遠離貪,瞋,癡。亞喜很易修和受用(尤其是瞋心重或不易控制情緒的行人),想借此機會和各位有緣人分享......
1. 觀(自己)是(他人)——如果有人駡我,批評我,誹謗我,要觀受害的人不是我,是另有他人。我是沒有任何關係。我便不會容易生瞋心。
2. 觀(他人)是(自己)——去觀或感受他人的苦是自己的苦,可易生起悲心。但要小心不要過份深陷入負面情緒,而不能抽離。
3. 觀(他人)是(他人)——我不會容易執著他人的過錯和缺點。因是他人的事,不關我的事。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,各有因緣。
4. 觀(自己)是(自己)——明白因果不昧。自己種的因,一定是自己受的果。你的好或惡果,他人不會代你受。所以自己經常嚴持自己身,口,意的行持,還要迴光返照自己所做的事,一步一步地改好自己的行為。要深深記著佛陀給我們的教誨……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去種好因,因緣成熟,便得好果。
2. 觀(他人)是(自己)——去觀或感受他人的苦是自己的苦,可易生起悲心。但要小心不要過份深陷入負面情緒,而不能抽離。
3. 觀(他人)是(他人)——我不會容易執著他人的過錯和缺點。因是他人的事,不關我的事。每一個人都是獨立個體,各有因緣。
4. 觀(自己)是(自己)——明白因果不昧。自己種的因,一定是自己受的果。你的好或惡果,他人不會代你受。所以自己經常嚴持自己身,口,意的行持,還要迴光返照自己所做的事,一步一步地改好自己的行為。要深深記著佛陀給我們的教誨……「諸惡莫作,眾善奉行」。去種好因,因緣成熟,便得好果。
以上方法並不是靈丹妙藥,不能夠修觀一兩次便能立即改好無始以來的瞋心習氣。但是,亞喜深信只要一天一天地去修,新和好的習氣,便能取代舊和壞的習氣,而成為我們無意識的習慣。
[閱讀原文]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